近年来,COBO,这家全球领先的控制系统与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中国市场走得越来越近。
COBO于2005年进入中国,2015年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开启了本地化电控系统与部件的本地化组装和测试,不断深拓在中国的业务布局。
10年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发展壮大,为COBO在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从高空作业平台的“萌芽”到快速成长期,COBO持续不断地将全球成熟的行业应用经验引入中国,助推高空作业机械制造商的产品和技术升级。
近日,在北京与的独家访谈对话中,意大利COBO集团亚太区首席商业开发总监Stefano Scapin分享了他对于中国高空作业机械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以及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的未来新机遇。
“当时中国市场保有量仅3、4万台,是欧洲市场的十分之一”、“租赁的业务模式在中国还没有推广开来”、“工程承包商大都是自购设备”,但2017年接下来的几年里,尤其是过去5年,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市场开启了飞速发展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高空作业平台的生产制造”。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轨迹,Stefano谙熟于心。在他看来,中国多家制造企业,目前已经实现了剪叉式、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的系列化;产品品质和技术,也已经能够满足国际水准。中国产品的进步,有目共睹。
但,与此同时,在经历了这一轮上升周期后,中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同质化竞争、价格竞争愈演愈烈;成本驱动的发展模式,导致了整个产业生态的“不可持续”。
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设备制造商不仅需要快速应变,更需要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对于中国的设备制造商,在剪叉式和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等传统机型之外,伸缩臂叉装车仍然是一个新兴产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据介绍,欧洲伸缩臂叉装车的年销量35000台,主要由JCB、曼尼通以及几家意大利制造企业主导。
现阶段,中国制造的伸缩臂叉装车主要销往中东等市场,国内市场总量相对有限,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多家主流制造商,已先后启动了伸缩臂叉装车的生产制造。
从应用的角度而言,由于起重机等产品的替代,国内建筑承包商并未完全认识到伸缩臂叉装车“结构紧凑、多功能性、转向灵活”等性能和特点,但“中长期来看,在国内的建筑应用市场,伸缩臂叉装车的优势将逐步得到突显”。对此Stefano充满信心。
建筑行业之外,农业,也是伸缩臂叉装车的重要应用领域。就COBO所在国意大利而言,以MERLO、DIECI、FARESIN为代表的伸缩臂叉装车制造商,无一例外地开发了农业应用市场,尤其是MERLO,其营业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业。“农业市场,或将为伸缩臂叉装车在中国的发展,打开新的通道。”Stefano预测到。
凭借与国际领先的伸缩臂叉装车制造商过去数十年合作的成功经验,COBO始终致力于推动伸缩臂叉装车在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无论面向出口市场,还是拓展建筑和农业领域的应用,COBO都能够为制造商提供久经验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加速全球产业的升级;与此同时,行业的安全标准也正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现阶段,欧洲EN280标准和美国ANSI A92标准,分别是欧盟和美国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定义了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准则。毫无例外,正在加速迈向海外市场的中国高空作业平台制造商,同样必须遵循这些认证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到2027年,欧盟CE认证机械指令2006/42将会被2023/1230全新的标准所取代。这套涵盖了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和远程通讯的新标准,将重新定义产品和技术。这意味着接下来3年时间里,所有制造商必须着手开发下一代新产品,以满足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远程通讯等全球大趋势下的全新标准。
对于制造商,即将实施的新标准,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敢为人先,投资于未来新技术、新标准的制造商,将拥抱更多的新机遇,Stefano说道。
创立于1949年的意大利COBO集团,是一家拥有75年悠久历史的家族企业。集世界尖端传感器和控制器于一体的COBO控制系统和安全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剪叉式、臂式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叉装车等高空作业机械,以及起重机、港口正面吊等臂架类产品;COBO在欧美等发达市场久经验证的防倾翻功能、防挤压功能以及紧急下降功能,已经成为非道路移动机械,尤其是高空作业机械行业的标杆。
“凭借广泛且多元化的部件和系统,COBO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软硬件集成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还能够与全球客户共享行业前沿技术以及最新的安全标准。”Stefano表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备制造商,一方面要“紧跟技术潮流,做到技术和标准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力。“COBO致力于持续助推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和技术升级。”Stefano说道。
对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化,Stefano也给出了他的见解。
中国产品,尤其是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定位于全球市场,尤其是欧美高端市场。
但,中国企业、中国产品的全球化,同样面临挑战。时至今日,全球化,已不可同日而语,不仅面临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可抗因素的影响,同时也直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例如,在美国,全球保有量最大的高空作业平台市场,迫于“双反”政策的影响,中国多家制造企业选择在墨西哥投资建厂,依靠USMCA协定在关税优惠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拓展美国市场。欧洲也开始了对中国出产的高空作业平台的反倾销调查。
在Stefano看来,为了规避贸易壁垒等地缘因素影响,中大型跨国公司需要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欧洲,分别布局本地化生产,并建立服务于当地市场的专业团队。
绿地投资,相对易于管控,但项目周期通常较长。跨国并购,除了获得技术、区域覆盖之外,也将有助于加速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化的布局。
相关推荐: 【业绩】中联重科一季度境外收入57.03亿元,出口增长60.95%,毛利率28.65%
市场低迷,中联重科一季度业绩稳健向上。 4月29日晚,中联重科发布2024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7.73亿元,同比增长12.93%,境外收入57.03亿元,同比增长52.8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0.9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