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短期内经历数轮波动,但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成长并未受影响,而是一直在加速。
本土市场,中外企业之间的对决已有定论。中国产品的快速提升,让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大幅收缩。未来几年,在更巨大的海外市场,中外领军企业之间将展开新的一轮竞争。
海外市场,中国领军企业的胜算很大。中国制造商在国内激烈竞争下“卷出”的各种竞争力,一出海就是最好的降维打击。
从出口规模上看,中国工程机械的量价增速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出海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要在产品穿透、技术穿透、渠道穿透、产业链协同能力、文化认同等方面和国外对手展开全面较量。
分地区来看,目前发展中国家还是中国工程机械出口的“增量主战场”。在这些地区,中国产品和国外产品之间上半场竞争已经基本完成,中国产品正在规模上展现出明显优势;未来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品牌基本确定,会成为主导力量。
在高端市场,尤其是欧美地区,中国产品在“看不见”的地方,比如性能上已经基本达到国外对手目前的水平;但是在可靠性和舒适性上还有差异。可靠性短板背后的深层逻辑,是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上还存在不足。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开发端、制造端、市场端同步发力;对于中国领先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尤其要在制造端上,强化过程质量管理,实施精益生产。多年前,临工集团就在此深度布局,先行一步,临工的产品在质量、可靠性上,也体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而全面打开欧美市场,中国产品还必须在“看得见”的地方——尤其是外观、操控、舒适性等方面,比如喷涂质量、人机工程、表面处理、管路布局等细节上下更大的功夫,从“第一眼”上触动国外客户。这些改进和产品性能、质量提升一道,承载了中国企业“品牌向上”的课题,能够助力企业真正赢得国外客户。
机遇之外,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深度走向海外,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升级,比如技术标准话语权缺失,比如品牌价值困境——即便是出口价格已经高于国内市场,但中国装载机海外均价仍较国外品牌低很多。
赢得海外,中国企业绝对不能只靠性价比。在全球深度拓展,对于临工集团而言,我们要创新全球化拓展模式,让中国本土和全球的渠道体系形成联动,构建“全球系统能力”。
对于要成为“百年品牌”的临工集团而言,近年来,我们正在展开一场产品、技术体系和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再塑”。未来,临工集团将全面深度发掘土方机械、矿山机械领域的潜力,在挖掘机、矿车、装载机产品之外,进一步完善矿山设备产品线;同时全面、深度切入推土机、叉车、农机等业务领域。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领军者的争夺正在5-6家综合型制造商之间展开,最终胜负目前依然不确定,各种反转都可能发生;随着中国工程机械全球化进程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机械竞争力优势的不断扩大,中国以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秩序也随之会被改写。
相关推荐: 利勃海尔完成全球首例R 9800挖掘机动力系统翻新,助力兖煤提升运营效率
“`markdown 新闻 | 2025/02/17 2024年11月,利勃海尔澳大利亚公司在新南威尔士州猎人谷地区的芒特索利-沃斯科斯(MTW)煤矿成功为澳大利亚领先的煤炭生产和出口企业——兖煤公司(Yancoal)翻新了两台R 9800矿用挖掘机的动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