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0 Jarkarta Banner

《零部件》

咨询杂志订阅

派克汉尼汾的“本土化”进化之路:在中国,为亚太,服务全球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站在“存量优化与增量突破”的关键路口,每一家身处其中的企业都在寻找穿越周期的密码。派克汉尼汾,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运动与控制技术领先企业,用其数十年的在华深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早期的技术输出到如今的本土共创,从单一市场布局到亚太区域枢纽构建,这家企业的战略迭代始终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近日,《中国工程机械》杂志联合《P&C零部件》与派克汉尼汾中国销售公司传动与控制、流体连接件销售总监黎振,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

在黎振的表述中,面对行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将保持稳定,大幅波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在他看来,尽管房地产下行给建筑机械等板块带来压力,但出口增长的补充、基建项目的支撑以及墨脱水电站等大型工程项目的拉动,正让行业逐渐回归稳健发展的轨道。这种稳定性的判断,也成为派克汉尼汾在华战略布局的重要前提。

维稳传统业务板块的同时,派克汉尼汾还将目光投向新的增长机会——矿山机械与特种人工替代设备两大战略锚点。“矿山机械技术门槛高、大型设备占比大,即便竞争加剧,价格战程度也相对有限,这是我们近年增长的重要支撑;而特种人工替代设备虽属小众市场,但品类丰富、利润空间可观,中国市场还有不少提升空间。”黎振解释道。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判断,以矿山业务为例,上一财年(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派克汉尼汾中国市场业务增长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矿山机械的贡献尤为显著。

而在行业颇为关注的高端化、绿色化、数智化赛道,黎振透露,对派克汉尼汾而言,高端化、大型化转型,可凭百年技术积淀稳步前行;对电动化、智能化布局,则始终坚持“稳健中见前瞻”。他补充道,“事实上,早在七、八年前,派克汉尼汾就开始布局电动化,但我们认为目前才是加大投入的时机。”近期,派克汉尼汾宣布已签署协议,将以10亿美元收购柯蒂斯仪器公司的动作,正是这一策略的落地,该交易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

在全球经济震荡的当下,供应链体系的区域化重构已迫在眉睫,外资企业如何锚定中国市场、调整战略航向,更成为重要议题。

对此,派克汉尼汾也在积极调整,在将欧美关键产品引入中国生产、强化本土研发能力、以高性价比的本地核心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实现本土化战略的演进。据黎振介绍,派克汉尼汾的本土化,早已脱离“在中国、为中国”的单一维度,实现从“local core”本地战略,升级为“regional core”亚太区域核心战略,将中国置于亚太乃至全球版图中重新定位。“我们正在以中国为支点辐射亚太,打造‘亚太一盘棋’,进而服务全球。”同时,以辐射全球的服务网络为支撑,派克汉尼汾还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主机制造企业出海的“绝佳拍档”。

数十年深耕,中国在派克汉尼汾眼中,已不再是单纯的销售市场,而是支撑其亚太,甚至全球战略的“供应链枢纽”与“创新策源地”。从市场判断到战略转型,从技术布局到供应链重构,这家企业已经开始以“全球伙伴”的身份,挥墨泼毫,续写其从市场参与者到生态构建者的中国故事新篇章。

对话
派克汉尼汾中国销售公司传动与控制、流体连接件销售总监 黎振

P&C您如何看待中国工程机械的市场前景,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黎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总体将保持稳定,大幅波动概率较低。2021-2022 年行业表现良好,后续受房地产下行影响,建筑机械板块出现一定回落,但出口增长形成了部分补充,近年整体已回归稳定。2025年,国内市场有望开启增长态势。从长期看,建筑机械受基建支撑及墨脱水电站等大型项目拉动,将维持稳定格局,不会再现此前的剧烈波动;房地产市场则大概率保持现有规模。

高空作业车领域近年虽经历波动(2023年上半年下行后逐步回升),但国内市场已接近饱和,增长主要依赖出口,且受美欧关税政策影响,难有大幅增长。

当前派克汉尼汾重点关注两大领域:一是矿山机械,近年来头部主机厂纷纷加大布局,虽竞争加剧可能引发价格波动,但矿山机械因技术门槛高、大型设备占比高,价格战程度相对有限。派克汉尼汾近三年矿山机械业务持续增长,有效弥补了工程机械其他板块的下滑,2024 7月至20256月财年,我们的中国市场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其中矿山机械贡献显著。二是特种人工替代设备,如伐木机、农机等,这类设备虽总量不大,但品类丰富、属小众市场,增长潜力及利润空间相对可观,且中国市场较海外仍有提升空间。

P&C中美贸易战及欧洲关税影响下,全球供应链偏向区域化,外资零部件企业需重新审视布局,派克汉尼汾如何看待供应链区域一体化?如何调整和应变?

黎振:派克汉尼汾高度认同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供应链区域一体化趋势,并正加快本地化建设,尤其聚焦中国市场。具体措施包括:

将欧美市场的关键产品引入中国生产,打破区域市场界限,加速中国本地化落地;

调整战略定位,从“local core(中国本土核心)”升级为“regional core(区域核心)”,以中国为支点辐射亚太区域,依托亚太地区顺畅的贸易环境打造“亚太一盘棋”,实现“在中国、为中国”向“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延伸;

加大中国本土研发投入,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提升本地化服务水平。

P&C作为外资零部件供应商,如何更好地满足并助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和企业在高端化、大型化、绿色化、数智化领域的产品技术创新与应用?

黎振:在高端化、大型化方向,派克汉尼汾凭借深厚技术积淀和市场竞争力稳步推进。

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公司早在7-8 年前即已开始布局,秉持稳健策略,紧跟潮流,持续投入而不冒进,在技术应用达到一定规模后方才加大投入,比如在派克汉尼汾看来,电动化趋势已经发展至爆发前夕,因此近期我们宣布已签署协议,将以1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柯蒂斯仪器公司,进一步补强电动车辆电气化技术实力。但客观而言,中国在电气化领域的发展已走在全球前列,这对外资企业构成了很大挑战。

P&C10年前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赢在中国”,现在变为“用好中国”以支撑全球战略,如何理解这一转变?

黎振: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且成本竞争力突出的供应链体系。派克汉尼汾坚持 “双元采购” 策略,即便面临欧美市场的贸易壁垒,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供应链,因其强大的竞争力对全球战略支撑至关重要。

P&C国际化发展大潮下,派克汉尼汾如何满足中国主机厂深度出海需求?未来将与工程机械主机厂怎样深化合作

黎振:目前来看,国内主机厂出口产品优先选择国际品牌,派克汉尼汾作为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更易获得终端用户认可,同时我们在海外拥有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依托全球网络支持中国主机制造商的出口业务。

在深化合作方面,派克汉尼汾采用差异化策略:对头部企业,由产品工程师与应用工程师协同服务;对中小客户,通过代理商、分销商战略,提供快速响应、备货付款等增值服务,借助其贴近市场的优势维护客户关系、挖掘新机会。同时,公司立足本地推广核心产品,以高性价比、快交付、低成本的优势提供服务,将自身定位为本地企业参与竞争。

相关推荐: 中国工程机械进入“创新时代”,2026中国工程机械技术创新50人申报启动

过去20年,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近10年来,行业从以往的“以销售为导向”,迅速向“以产品为导向”切换,中国涌现了越来越多高端产品、全球首发产品,以及创下世界纪录的产品。至此,中国工程机械在技术创新上,正在由以往的“跟跑”变为“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

相关动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登录

注册

重设密码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包含创建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