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

联系我们订阅

【看点】徐工起重机械,和用户多赢增长

2024年11月25日,在中国吊装100强峰会上,徐工起重机械总经理孙建忠的演讲ppt封面上的“从竞价走向竞质”7个大字,深深戳中了产业内所有人的痛处——包括制造商和终端用户。

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中国移动式起重机的销量便开始下滑;到了2023年,市场销量与2021年相比近乎腰斩;而进入2024年至今,这种下滑趋势仍未见缓和迹象。低迷中,制造商和终端用户之间则打起了价格战和成本战,整个行业陷入了严重的内部消耗和混战之中。

对此,中国吊装100强企业感触颇多:“中国起重机和吊装市场发展的太快了,制造商和吊装用户走得也太快了。我们竞争力成长的速度,没有跟上规模扩张的速度,产生了很多驾驭不了的东西。行业所有参与者都要对过去的发展理念进行反思、校准,大家现在要往一个地方使劲,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到高质量竞争方向发展。”

“但混乱绝对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向好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孙建忠表示,“只要冲出导致当下市场、产业混乱的迷雾,制造商与客户携手合作,共同构建起一个基于价值、品质的良好竞争氛围和环境,中国起重机产业和中国吊装行业就能够进入新一轮蓝海。这一点从全球产业发展规律及现状上,可以得到验证。”尽管面临巨大压力,孙建忠依然信心满满。

孙建忠所提到的这些内容,不仅是产业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制造商和吊装企业持续进化的必经之路。事实上,据2024年CCM杂志对业内主流企业走访结果显示,以吊装100强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正在积极开展自救和自我升级,有的正在启动艰难的转型,有的则从舒适区走出,有的正处于内部变革的深水区,还有的已经开始战略性收缩……这些反思之后的推进、否定之后的重塑,正在把中国起重机和吊装行业推进一个新的时代。

从竞价到竞质,高质量发展才能孕育全球巨头

在过去5年的全球起重机制造商1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的规模已经和国际巨头相当。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最有力的竞逐者。

规模上的成功,没有让徐工迷失;反而,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徐工开始更深层的思考。对于中国市场发展遇到的问题,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表示:“面对挑战,我们要高质量做优产业,拒绝无底线竞争,打造有序良性的竞争环境,持续优化竞争规则,引导企业开展差异化良性竞争。”

具体到徐工集团传统优势板块,孙建忠认为:在逆境中、在竞争强度几何升级的市场中变得更加强大的关键,企业必须有“长线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维”。

“徐工要打造起重机领域的百年老店。事实上,我们也已经走过了81年的发展道路。若干年后,当全球用户提起徐工时,我们希望这些用户认为徐工是一家世界级、拥有专业核心实力的制造商,而不是仅仅记住我们卖了多少车、赚了多少钱。我们想让中国甚至全球用户感受到,徐工正在通过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改变着全球起重机产业和吊装行业。”孙建忠表示。

为实现这一宏大的产业理想,徐工起重机械把其细分为具体的执行目标,目前工作的重点之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提高吊装行业门槛,为专业用户高质量成长提供“防护墙”。

一个典型的行动是——数年前,徐工就在行业内主动掀起了“产品提价”的浪潮。表面上是价格提升,但实际上,徐工开始构筑一个在各个环节都能让用户感受到“价值升级”“价值领先”的商业模式。截至2024年上半年,徐工起重机械商业模式再度升级。在现有的G2系列产品上,徐工“捆绑”了让所有业内参与者都颇为震惊的“三年质保+五年50%保值”的承诺。

敢于重新定义、明确定义设备领先的二手价值,徐工的底气在于其产品和技术的积淀,以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据介绍,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徐工率先构建了“起重机械全周期可靠性设计体系”,从设计源头、核心零部件、系统总成、整车等重要节点上同时发力,投入大规模实验测试手段,平均实验周期为5年,最长达8年,涉及2000个评价指标、超3万个测试点、上千个极端应用场景。

“这太让人意外了!纵观全球,还没有企业敢于这样量化后市场服务、二手设备流通环节。”对此,许多用户听到这个消息后既惊讶又振奋。在他们看来,徐工起重机械开始把中国吊装行业的“卷”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再不是那种以价格为导向的熟悉的“卷”,而是寻求客户和制造商双赢,同时让用户在价值链条上更多点实现“多赢”的“卷”。“在价值突破上不断卷起来,对于中国吊装行业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这个行业已经很久没有实现真正的模式创新了,徐工开了一个好头,后续我们要把这种卷价值的内核,延伸到下游的吊装市场。”对此,中国吊装领域的领军用户高层这样表示。

确实如此,对于中国起重机市场及吊装行业而言,竞争只是表面的行程,而竞争的结果——促成产业升级、推动制造商和用户持续发展与进化,才是最终的意义所在。

性能参数的终极意义,是安全

在过去多年里,中国起重机的性能指标一路升级。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已经孕育出最大的移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以及一系列在各项性能指标上,与全球领先产品比肩的设备。

“中国制造起重机的性能让用户眼花缭乱,但我们是否思考过,这些产品的高性能的终极指向和终极作用是什么?”很多时候,孙建忠都在琢磨这个问题。

在全球起重机产业中,无论是领军制造商还是来自欧美日等国家的吊装用户,在购买设备和选择合作伙伴时,“最前置”的考虑因素,不是价格,也不是产品,更不是品牌,而是“安全”。根据CCM发布的《2024中国吊装百强竞争力报告》显示,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吊装领域最大、最领先群体——吊装100强企业最为关注的“竞争力指标”。参与调查的109位来自吊装100强的用户中,所有国有大型吊装企业及超过96%以上的民营吊装企业,都把“安全”作为选择制造商和合作伙伴的首要条件。

放眼全球,无论是领先的起重机制造商还是终端用户,都把“安全”作为“做大的成本支出”。一些拥有几十年甚至超过百年发展历史的欧美日吊装施工用户,更是愿意在“高安全系数”产品上加大投入力度。

在中国,这一趋势通过同样明显。一方面,国家正在出台更为严格的安全生产法规,未来对安全的监管和处罚将更加严厉;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甲方也在主动提升监管力度,不仅对设备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还对操作手人员的专业能力设定了更高的标准。

“未来的中国市场,如果只有高度、没有‘安全基因’和‘可靠基因’的产品,将不会有未来。”国有吊装企业高层如此判断。

徐工凭借敏锐的产业洞察力,早已捕捉到这一信息。数年前,徐工就悄然发力,投入重金打磨产品的“安全性”。最新的成果出现在G2技术平台中——在该平台创新导入的5G卓越价值系统中,G-Safe全寿命安全质造被放在更为显眼的位置。借此,徐工起重机械希望为客户提供既安全可靠又经济高效的产品,让用户兼顾先发和稳健。”

作为中国起重机行业中全球化程度最高、拓展深度与广度均位居首位的企业,徐工起重机械在“安全”上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自2018年起,徐工连续7年举办 “守护吊装安全公益行动 ”,并在2024年,此项行动覆盖了50万用户,更实现了全球用户联动。

在徐工看来——没有安全作为底线,任何创新、任何高度记录或重量记录都没有意义。

这种理念正逐渐在中国吊装用户群体中生根发芽。2024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的中国吊装100强大会上,关于设备安全、运营安全及管理安全的讨论占据了重要位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一直将安全作为红线的国有吊装企业,还是更具灵活性的民营领军企业近年来都在安全管理和安全运营上投入了更多精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显然,对于广大吊装用户而言,越来越多的人自然而然地将“高安全性”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考量因素之一。面对市场波动中吊装用户的大洗牌,2024年中国吊装100强大会组委会特别组建了专业评审委员会,在最新推出的“评价体系”中,将“安全”置于核心地位;与此同时,与安全、价值等强相关的“吊装解决方案能力”也成为评价吊装100强的重要指标。

双赢之外,更要价值链各环节“多赢”

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领域,许多拥有可观规模的企业,也难免走入平庸。如何打破这种产业宿命?一个关键答案是:不断转型,不断突破原有传统业务模式,不断在与用户紧密交织的价值链上创造更有助于用户“赢利”的环节。

无论是起重机制造商还是吊装用户,想要实现长期增长并保持基业长青,就必须要不断寻找价值新增量,创造价值新增量。

在徐工起重机械的“价值体系”设计中,这些增量,不仅体现在购车阶段,更贯穿于用车、二手卖车等全生命周期之中。观察全球欧美市场用户,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规律:这些用户在吊装生意上,在使用设备、二手流通上获得的价值,远比初次购置时节约成本。徐工的想法就是,不仅要让用户在构架和维保上更加经济实惠,还要让用户在使用设备、更换设备的环节上更加赚钱

显然,徐工起重机械准确把握住了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再一次押准了用户需求。随着中国吊装市场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从单纯关注前期投入转向综合考量整个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包括使用成本、管理费用、运营开销等。

以“全生命周期价值”为导向,徐工起重机械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到了新产品对其设备资产优化的贡献,特别是配件互换性、运输安装经济性、人力成本节省等方面。同时,在周期最长的使用环节,徐工起重机械凭借其独特竞争力脱颖而出:一方面推出数智化管理平台,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则在“第二道安全锁”——用车保障上,亲自参与背书,促成人保、平安保险等大品牌与吊装用户之间的合作。此外,在二手设备流通领域,徐工起重机械同样做足了功课。除了承诺的“五年50%保值”之外,还建立了成熟的再制造和维修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全球二手车交易平台,加速中国吊装企业二手流通环节的残值收益。

盘点全球产业链条,能够像徐工这样搭建多元“赢利点”,并让用户清晰量化每个环节赢利的制造商,实属罕见。而恰恰是这种“多赢的模式创新”,正在中国起重机行业、吊装领域引领一场纵贯制造商、终端用户的“价值协同再造、协同升级”。随着这场行动在深度和广度不断升级,中国起重机产业也将打开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量新空间。

-End- 

相关推荐: 铁建重工连续8年入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并荣获多项行业大奖

11月25日,2024全球工程机械50强峰会在上海举办,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出席会议并参观“京华号”盾构机模型,对铁建重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祝贺。 大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

相关动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登录

注册

重设密码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包含创建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