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机械》

联系我们订阅

深耕八闽大地:徐工与鲲鹏重工的高质量发展共生之道

在福建这片充满活力的基建热土,工程机械市场的竞争从未停歇。而福建鲲鹏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鲲鹏重工”)凭借与徐工的深度合作,在装载机等核心产品市场持续领跑,书写了一段“厂商协同”的高质量发展佳话。从区域经销商到综合服务商的转型,从单一销售到“产品+服务”生态构建,鲲鹏重工的成长轨迹,正是徐工赋能经销商发展壮大的生动印记。


织密营销网络筑根基,服务升级创差异优势

福建鲲鹏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卢清旭

“能够在福建市场站稳脚跟,首先得益于我们扎实的销售网络布局。”鲲鹏重工总经理卢清旭在采访中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一切,皆循着徐工所设定的发展路径不断向上攀登。”

建设营销网络,徐工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区域深耕+精准触达”的方法论,鲲鹏重工的“网格化”布局正是对这一方法论的深度实践。基于福建各地产业特征与基建需求,深得徐工“真传”的鲲鹏重工在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工业聚集区科学设置办事处,明确“每个地级市至少配备3名销售工程师”的标准,销售工程师既能精准传递徐工产品优势,又能深度洞察当地需求,成为连接企业与客户的“神经末梢”。

“‘市场在终端,决胜在终端’,徐工的这套布局逻辑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卢清旭表示。在徐工“区域全覆盖、服务无盲区”的策略指引下,鲲鹏重工快速响应福州港口建设、厦门工业园区扩张、泉州制造业升级等不同场景的设备需求,“客户有需求,销售工程师第一时间到场,这种终端快速触达的能力,是徐工模式赋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支撑这套网络高效运转的,是徐工全方位的营销培训体系。作为徐工战略经销商,鲲鹏重工的销售团队每年要参与徐工组织的数十场专项培训,从产品技术到本地需求分析,从谈判技巧到项目管理,全面覆盖从新人到骨干的全层级能力提升。“徐工的培训让团队既懂产品又懂市场,这才有了‘网格化’布局的落地底气。”卢清旭坦言,正是这支经徐工打磨出的复合型营销团队,让网络布局真正发挥出“神经末梢”的感知与响应价值。

时至今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徐工的持续赋能下,鲲鹏重工早已跳出“只卖产品”的传统模式,构建起“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护城河。针对工程机械客户最关心的售后问题,鲲鹏重工同样履行徐工“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的服务承诺;并依托徐工全国备件供应链体系,公司备件仓库常年储备超千种常用配件,确保供应及时率达98%以上。

“客户买的不只是设备,更是后续的安心使用。”卢清旭强调,在徐工增值服务模式的启发下,公司创新性地推出了设备租赁、操作培训、以租代购等服务,让客户黏性持续提升,从单次采购变成了长期伙伴。

此外,在数字化浪潮下,鲲鹏重工的营销工具升级同样亮眼。依托徐工“装载机在线”平台,结合自建的客户管理系统,公司实现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卢清旭介绍:“通过线上平台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故障提前预警;大数据分析则让销售策略更具针对性,销售效率至少提升20%。”


多维赋能强支撑,厂商协同共赴高质量增长


谈及企业的快速成长,卢清旭深有感触:“鲲鹏重工的发展离不开徐工全方位的‘赋能式’支持,我们是战略伙伴,更是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作为徐工战略经销商,鲲鹏重工在经营拓展的关键时刻始终能得到徐工的支撑与助力。

新能源工程机械成为行业风口,徐工第一时间将纯电动装载机等最新产品送到福建市场开展试用。卢清旭回忆道:“当时新能源设备在福建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徐工的支持让我们敢于率先投入,抢占了市场先机,现在我们的新能源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针对当地石材加工、港口物流等特色场景,徐工还提供定制化改装支持,帮助鲲鹏重工抢占高端市场。

徐工提供的金融与商务政策支持也让鲲鹏重工受益匪浅。徐工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的低息分期、以旧换新等采购方案,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采购门槛,帮助鲲鹏重工提升了销量,加速了库存周转,让资金流动更高效。

此外,在卢清旭看来,品牌协同推广更让双方实现了“1+1>2”的效能。从厦门工博会到福州工程机械展,徐工与鲲鹏重工联合参展;徐工“争霸赛”、“侠客行”、“青山行”等品牌活动在福建落地,鲲鹏重工总能精准邀请核心客户参与,在品牌活动的助力下加速市场扩张。“借助徐工品牌影响力,使我们降低了市场开发的成本,这种品牌溢价效应非常明显。”

如今的鲲鹏重工,已从单一的工程机械经销商,转型为“销售+租赁+再制造”的综合服务商。2023年,公司新增租赁设备近100台套,新建的2000平方米再制造车间年产能达120台套,后市场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面向未来,卢清旭信心满满:“我们计划引入更多徐工电动化产品,契合福建‘十四五’新能源基建需求;还将探索与徐工共建区域维修中心和再制造基地,打造华东区徐工备件供应枢纽,成为华东地区领先的工程机械服务商。”

从福建市场的深耕者到华东地区行业标杆,鲲鹏重工的发展轨迹清晰证明: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浪潮中,厂商之间的关系早已从简单的买卖合作,升级为“共生共赢”的生态伙伴。正如卢清旭所说:“徐工为我们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我们则用本地化的深耕让徐工品牌在八闽大地绽放光彩,这种相互成就的模式,正是高质量发展的真谛。”


-END-


相关推荐: 福田康明斯积极开拓工程机械动力市场,F系列第三代新品发布

2025年7 月10 日,福田康明斯在北京工厂举行F 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全系新品发布暨轻型动力第200 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这一双里程碑事件标志着福田康明斯在轻型动力领域的卓越成就。 自2006 年首台ISF 发动机在英国达灵顿点火成功,到2009 年正式量产…

相关动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登录

注册

重设密码

请输入您的用户名或电子邮箱地址。您会收到一封包含创建新密码链接的电子邮件。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